作者:林园 发布时间:2023-08-24 17:01:30浏览:4119
在物探院,有一名女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深耕煤矿安全领域,针对煤矿五大灾害进行技术研发,为煤矿生产提供地质保障服务,用行动诠释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她就是物探院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发中心主管罗忠琴。
一项项荣誉承载着罗忠琴对煤炭物探事业的贡献。她曾荣获总局“青年岗位能手”“科技先进个人”,总局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国煤炭地质行业“十三五”时期优秀地质成果奖、优秀地质报告二等奖等。前不久,她又获评总局“劳动模范”。
下苦功夫 在项目中获得成长
2013年,罗忠琴刚入职就接到了淮北朱仙庄83采区的解释任务。陌生的工作软件与工作流程让她措手不及,“那么多的软件和设备,我要从哪里下手?”
“只能靠笨办法,多努力、多投入一些时间学习研究。”回忆那段项目攻坚的岁月,罗忠琴说,“淮北矿的构造在全国来说都是很复杂的,而朱仙庄矿的构造又是淮北矿最复杂的。一个区2平方公里,有3个不同的构造规律,断层的交切关系复杂,解释系统里都没法成图。我只好随身携带小本子,随时向前辈请教。”数个破损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她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方法。就是凭着这股下苦功夫的劲头,她如期完成了项目,项目成果获得甲方的一致好评。
通过项目锻炼,罗忠琴快速成长,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掌握了从工区构建、解释、成图、报告编制到成果汇报各个环节的关键。朱仙庄项目完成后,她开始独立带项目,至今已主持完成科研与生产项目50余个。
自工作以来,罗忠琴一直奋战在科研与生产一线。为了追求更高的工作质量,晚上在办公室加班赶项目已经成为她的日常,周六日工作也是常态。她笑着说:“安全生产是大事。煤矿没有周六日,有时候巷道遇到问题,让我帮忙看看,我便一条一条地翻看剖面,切出各个方向的剖面看一遍。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踏实。”她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女同志“坐得住、心思细”的优势,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演绎新时代地勘人的“工匠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本色。
不断学习积累 破解多项技术难题
“只会常规解释、只懂技术还不够,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发展速度很快,要更好地服务煤矿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生产,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罗忠琴说。
自工作以来,她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用高度的学习热情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她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也经常与同事探讨,破解了多项技术难题。
罗忠琴针对煤矿五大灾害进行技术研发,综合地质与物探手段,探索使用剖面+平面+三维立体不同维度对比解释方法,实现了多属性提取分析、井巷约束神经网络反演、聚类分析等多种数据解释方法。近年,结合矿山数字化、智慧化需求,建设煤田物探大数据,推进数字基建,开展远程诊断,逐步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研发叠前深度偏移小断层识别、巷道岩性精准预测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煤田智能安全高效掘进指导模式。通过这些方法,更全面、准确地解释物探数据中的信息,为勘探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通过多年的钻研,她在小构造、煤厚、岩性、导水通道、瓦斯、地应力预测等方面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已获20件专利授权,发表论文13篇,为煤矿水害、瓦斯、冒顶、地应力等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关键依据,实现了三维地震从单纯的“构造解释”发展为“构造+煤厚+岩性+水+瓦斯+地应力”等多方向解释。这些技术不仅在理论上具有突破性意义,更得到了实际应用的验证,有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做好“传帮带” 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罗忠琴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青年科研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加强团队建设,强化创新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产-学-研-用”模式,通过内部“科技大讲堂”、邀请外部专家技术培训、派职工出去开展技术交流、对标一流找差距促提升方法等多种形式,扎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成果报告质量,提升主业竞争能力。她将自己负责的研发中心创新工作室打造成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探查专业队伍,2021年,荣获总局2019—2021年度示范型创新工作室、总局“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她积极践行“科技兴安”,通过去现场、邀请矿方到本单位或通过网络通信的方式,对接服务的煤矿,将研究成果与研发新技术为煤矿地测科人员做细致入微的讲解,方便煤矿更好地应用物探解释成果。
罗忠琴如同煤矿安全领域的一朵物探玫瑰,绽放出别样的光彩。面对未来,她说:“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致力于利用综合物探方法精准探测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希望通过团队的合作,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贡献物探力量,让每一名矿工都能安全工作,让每一个矿工家庭都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