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榜样

一名地质人的“光”和“热”——记总局“三八”红旗手杨颖

作者:芦慧颖 发布时间:2022-05-23 22:29:07浏览:2669

image011.jpg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她是一名普通的地质人,她是绽放在基层一线的铿锵玫瑰。参加工作16年,从基层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中层干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矢志于在地质事业上发光发热。她就是总局“三八”红旗手获得者——青海局勘查院资源调查部副主任杨颖。


吃苦也是财富 专业领域的“带头人”


2006年6月,杨颖从成都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一毕业就扎根到煤炭地质生产一线,一干就是三年。“我是一个地质人,本来就是跟艰苦的环境作斗争,吃苦受累怕什么?这是福气,也是财富!”16年来,杨颖一直把这种苦当成一种挑战和机遇。

一线的工作经历使杨颖在煤炭地质矿产勘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带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她先后在鱼卡项目部、数据中心、生产技术部、生产安全部、项目管理部、总工办及研发部任职,熟悉掌握了青海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和勘查工作沿革情况,逐渐成长为专业领域的“带头人”。

杨颖先后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煤炭勘查规划》《青藏高原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报告》及《西北赋煤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在科研、规划编制及标书申报等方面屡有建树。2016年被青海省博物馆纳入“全省地质资料管理专家信息库”,2021年纳入“青海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技术委员会”成为首批“青海省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管理专家库”专家,2次获得青海局先进个人,6次获得煤勘院先进生产工作者。


喜欢就是动力 科技创新的“引路人”


谈及深耕科技创新的动力,杨颖总是这样回答:“喜欢,就是喜欢。一个人,只要喜欢自己的事业,就会不顾一切。我喜欢地质,为它奋斗,我愿意。”

从2011年带头创建研发部到2013年从总工办的质量管理岗位回到研发部,再到2018年通过岗位竞聘重组研发部,杨颖历经了一个新部门从单纯的立项选区发展成为院科技创新重要部门的全过程,将部门业务职能从立项靶区优选和新业务技术研究,拓展为科技奖励申报、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申报等核心方向。

image013.jpg

作为技术负责人,杨颖利用技术优势带领部门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科技创新零的突破,成功申报“一种勘探用草皮移植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7项。担任鱼卡整装勘查科研项目负责人期间,她提交了2个科研报告和1个整装勘查汇总工作报告,预测了5处煤炭勘查靶区,成功实施12个煤炭勘查项目。2018年负责编制的“青海省塔塔棱河流域页岩气调查评价”项目成功立项,带动煤勘院开展清洁能源研究工作,所主持的综合研究及调查类项目作为实施范本在省级总项目组内进行推广。


发挥“光和热” 坚守初心的“地质人”


“我见过老一辈地质人的执着与付出,更了解年轻一代地质人的努力,我没有太高的理想追求,只希望在能力所及的地方,发挥一点光热。”

作为青海局为数不多坚守地质一线的女员工,由于杨颖耐心细致、对人热忱,同事们总是亲切地称呼她为“杨姐”。在团队建设中,杨颖对发扬“传帮带”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利用十几年积累的经验帮助团队捋顺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让项目少走了不少弯路;对待年轻的技术人员,她不仅在技术上耐心指导,给出建议、教会方法,在精神上也不断鼓舞大家坚守初心。

image015.jpg

“在一线的山沟里,她和男职工一样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卷起裤腿蹚河,带着一瓶水、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干就是一整天”,团队中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说,“一个女孩最青春的年华却收起了美丽的裙子,我懂得了地质人的初心就是守护这份光荣的事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撑起了地质工作的“半边天”,成为了一名热情豪爽、豁达谨慎、巾帼不让须眉的新时代地质女性。




上一篇:技术创新的“领头雁”——记总局... 下一篇:踔厉奋进正青春——记勘研总院青...

联系我们 隐私与安全 法律声明 行业机构 举报邮箱 民企清欠信访 房租减免问题投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东路21号中国煤地大厦100038 联系电话:010-63903775 010-63903982 邮箱:zgmtdzzj@ccgc.cn

版权所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京ICP备05010121号  技术支持:北京华瑞天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