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廉洁文化

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 吕祖谦

发布时间:2023-11-21 09:16:10浏览:3743

吕祖谦:当官之法唯有三事 曰清曰慎曰勤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创立的“婺学”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

吕祖谦编著有《家范》,共6卷,从敬宗收族、明理躬行、清慎勤实等方面阐述了其家训思想。《宋史》赞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

800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晨钟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他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阳的光芒中走来……

那么,是谁擦出了他们思想的火花?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

吕祖谦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其所创“婺学”,与朱熹的“闽学”,以及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的“心学”并立为南宋三大学派。吕祖谦丁忧讲学处明招寺,是当时浙东南文人的圣地,涵养出陈亮、叶适等众多名家,一度成为理学传播中心。

青山有幸。吕氏设学开讲的明招山是婺州名山,也是吕氏数代家族的墓地所在。

吕祖谦的祖辈原籍开封,是北宋儒学世家,曾在八代之中出过5位宰相、17位进士。北宋末年时局动荡,靖康之役后,宋室南迁,吕氏家族亦随之南渡,落脚婺州。

世家传承,最重子弟教养。即便迁居南国,吕氏仍然不忘家规传承。早在北宋,吕氏先人、名相吕夷简就作有《门铭》,后世吕希哲著有《家塾广记》,多叙家礼。吕祖谦伯祖吕本中著有《童蒙训》《舍人官箴》《师友渊源录》等。到了吕祖谦,则著录有《家范》,共分《宗法》《昏礼》《葬仪》《祭礼》《学规》《官箴》6卷,详尽地规范了家族诸事,是吕氏家训家规的集大成者。后世史官纂修《宋史》时,也不禁赞叹其“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

一个家族的精神能够飘跃群山而出,并直穿历史迷雾,持久影响整个家族的后来人,其中真味,须躬亲翻阅字纸方才可知。

《家范》精华在于《宗法》《学规》《官箴》三卷。吕祖谦潜心修订,可为世范。其中核心乃敬宗收族、明理躬行、清慎勤实,仅十余字,点明持家、问学与出仕的基本要求。

《宗法》首重“敬宗收族”。所谓敬宗,即尊祖先兄长,重家族祭祀,以凝聚人心。吕祖谦身体力行“敬宗”之道,先后两次在明招山为父母丁忧守墓,长达六年。著名的明招讲学便发生在这一时期。所谓“收族”,强调家族内部团结互助,彼此扶持,“穷困者,收而养之;不知学者,收而教之”。吕氏于《宗法》之后立《学规》,不仅教导族人子弟,也勉励四方学子。“读书先学做人”,其中关键,便是“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吕祖谦反对做浮夸的学问,追求“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正是这朴实无华的学风,孕育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吕氏的《学规》在当时就声名远播,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都引以为参照。大儒朱熹也曾将自己的长子朱塾送到吕祖谦门下学习,并叮嘱他“事师如事父,凡事咨而后行”,圣贤相惜,可见一斑。吕氏一族致力学术,也世代仕宦,出将入相,为国尽忠。为此,吕祖谦特定《官箴》,指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清是清廉,不贪不渎;慎乃慎独,克己自制,不存侥幸;勤即勤于政事,恪尽职守。同时,《官箴》还反复强调一个“实”字,“当官处事,但务著实”,“当官者难事勿辞”,唯有实干,方能兴邦,造福子民。

“丽泽渊源世所宗,明招千载耸丘封。”明招山上的花儿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尽管吕祖谦只经历了短短四十余载的年华,但理学的种子和家训的精华早已撒遍明招山野、传扬大江南北,融入后人的思想精髓与文化血脉之中。

今天,武义的明招小学里,学生们仍在朗诵:“东南理学推儒宗,寄迹明招朱吕同。明礼义、知廉耻,前贤昭示振颓风……”来源:《中国家规》中国方正出版社




上一篇: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 朱熹 下一篇: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 于谦

联系我们 隐私与安全 法律声明 行业机构 举报邮箱 民企清欠信访 房租减免问题投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东路21号中国煤地大厦100038 联系电话:010-63903775 010-63903982 邮箱:zgmtdzzj@ccgc.cn

版权所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京ICP备05010121号  技术支持:北京华瑞天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